凝血四項檢測凝血功能的常規(guī)生化檢測項目,包括凝血酶原時間(PT)、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(APTT)、凝血酶時間(TT)和纖維蛋白原(FIB)。
1、凝血酶原時間(PT):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漿中加入過量的組織因子后,凝血酶原轉(zhuǎn)化為凝血酶,導(dǎo)致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。凝血酶原時間是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Ⅰ、Ⅱ、Ⅴ、Ⅶ、Ⅹ活性的指標(biāo)。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是檢查機(jī)體外源性凝血系統(tǒng)功能有無障礙的過篩試驗,也是臨床抗凝治療的重要監(jiān)測指標(biāo)。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(tǒng)狀況。
2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(APTT):37℃條件下,以白陶土激活因子Ⅻ和Ⅺ,以腦磷脂(部分凝血活酶)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,在Ca2+參與下,觀察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,即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,是內(nèi)源凝血系統(tǒng)較敏感和最為常用的篩選試驗。主要反映內(nèi)源性凝血系統(tǒng)狀況,常用于監(jiān)測肝素用量。
3、凝血酶時間(TT):指在血漿中加入標(biāo)準(zhǔn)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時間。在共同凝血途徑中,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(zhuǎn)變?yōu)槔w維蛋白,可用凝血酶時間(TT)來反映。
4、纖維蛋白原(FIB):也被稱為第一因子、纖維素原,是存在于血漿中的一種蛋白質(zhì),是血液凝固因子之一,纖維蛋白原(FIB)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的含量。
1、樣本采集:抽取靜脈血,(1)配置3.8%(或3.2%)的枸櫞酸鈉抗凝劑,需要按照9份靜脈血、1份抗凝劑的比例取樣,輕輕顛倒10次使之充分混勻,不得有凝塊,不得形成泡沫,離心后提取上清,干冰運輸。(2)成品抗凝劑管按抗凝管規(guī)格加入全血量,使其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:9,例如真空采血管中含有3.2%枸櫞酸鈉抗凝劑約0.2ml,采血至2.0ml。
2、樣本處理:采樣后應(yīng)盡快分離血漿(60分鐘內(nèi)進(jìn)行),將樣本以3000r/min離心10-15min,使血漿分層,取上層血漿。
3、樣本保存及運輸:分離后的血漿-20℃以下密封可保存2周。干冰運輸。
4、樣本用量:凝血四項單次檢測樣本量不可低于300μl,樣本不可稀釋。